真誠的修持

修行的目的,是在行為改善生活習慣,對治習氣,以正理正行,熏習善良種子,例如:仁慈、厚道、廉潔、誠實、犧牲、靜修等。以致斷除執障貪、嗔、痴等煩惱,趨向修行覺悟與解脫。


修行並不是一定要到深山古寺去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,時時可修,處處可行。例如:容易發怒時,觀察嗔恚和忿、恨、惱、嫉等情緒,注意它們是如何生起,又怎樣使之息滅;而且應當激勵精進,不放逸,聽到逆耳之言,生慍怒心時,想想放下、解脫、與其用嗔恨去結仇,倒不如用寬恕的心去化解。


「心」──內心意識,探索內心首先接觸到的,是感覺器官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,是人體接受外界資訊的前站,我們的見、聞、覺、知是透過這五種識而進入內心,較深層的內心,即第六識─意識,在前五識中任何─識發生作用時,意識與之同時俱起,生起「思維」、「了別」的作用。


修行需要積聚相當的福德和智慧作資糧。福德智慧要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修六度、四攝、四無量心、三十七道品等等的勝行來積聚。


我們開始作初步的修持,只要誠心實踐便可以了。現在介紹一個小故事作大家參孜。


佛陀到一個巿鎮說法,許多人都去聽講,也有許多人供養,帶點鮮花、水果,熱烈非常。


有個老婦人很想供養一些油,在佛陀前面點一盞油燈,可是她很貧窮,衣衫襤褸,身無長物,她在油店門前徘徊了很久,終於下定決心,在河裏把頭髮洗得乾淨,走入油店,跟老闆說,想用頭髮換半碗生油,店主見頭髮有七八寸長,便答應給她交換,問她是不是煮食烹飪,婦人答:「是用來點燈,供養佛陀。」店主欣賞她的誠敬,就給她多一湯匙的生油。


於是,婦人的油嬁在佛前明亮地燃點起來,到黃昏,許多盞燈已經油盡燈枯,可是,老婦人的一盞燈郤仍然燃著,她在門外窺看,感動得流下淚來,內心十分歡喜,深深的頂禮跪拜。


阿難正要伸手撲滅燈火,佛陀阻止說:「由它燃燒吧,這是老婦人誠心供養,不要撲滅,因為她信心堅固,值得讚美,你讓它點著吧!」


老婦人的油燈明亮地點了很久,真誠的布施,即是修持,不論多少,功德都是大的。